目录
问卷我自己发了,超过 150 份的答卷也收集到了。
Excel 整理好了,统计分析也完成了。
可导师的反应却是:
“这数据有点奇怪?”
“真的是你自己收集的吗?”
“结果怎么看着这么不自然?”
那一刻,真的很委屈。
明明是自己辛辛苦苦做的调查,受访者也是一个个找来的。
问题出在“可见的可信度”
导师质疑,并不是说你没有做调查,
而是觉得结果缺乏可信度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
问卷里极端、过度一致的答案太多
作答时间都集中在 1~2 分钟内
反向题目也全都给了同一个数值
分析结果“过于完美”
这些特征,会让导师直觉上怀疑数据的真实性。
The Brain —— 连“可见的可信度”都帮你设计
The Brain 不只是帮你收集到足够样本数,
而是要确保:
👉 数据质量达到可分析的水平,
👉 结果能让导师在直觉上也觉得可靠。
我们会做的包括:
不认真答卷过滤:去除重复、极端值
作答时间筛查:剔除异常过快的答卷
反向题检测:发现并处理异常一致的模式
只用清洗后的高质量数据进行分析
提供答卷分布、基础统计、样本特征表,让导师一眼就能看到数据的可信度
换句话说,The Brain 负责的不只是“收集了数据”,
而是确保数据展示出来就足够有说服力。
这种情况尤其需要
✅ 导师对统计非常敏感
✅ 所在课题组/实验室审查严格
✅ 明明真实调查,却难以让导师信服
✅ 结果“太整齐”,反而被怀疑
📊 The Brain —— 专业问卷与统计分析团队
为论文研究提供最优的数据与统计解决方案。
论文数据,比“真实”更重要的是“可信”
关键不是“你有没有做调查”,而是“结果是否让人一看就信”。
这,才是论文审查的真正标准。
The Brain 从答卷质量、分析透明度、结果说服力出发,
帮你设计一个能通过导师检验的数据结构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