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卷调查后常见错误 TOP 5 —— 导致数据无法使用的瞬间 

完成问卷调查并不意味着就能立即进行统计分析。

比预期中更多的人在调查结束后会这么说:

ᄋ “数据是有的……但分析不了。”

ᄋ “教授让我重新调查……”

ᄋ “虽然答卷很多,但根本用不上……”

这些情况,大多是由于调查结束后的几个小错误引起的。

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,统计分析代做过程中最常见的问卷后期错误 TOP 5

 1. 敷衍作答太多

例如:所有题目都选“3”,或随便输入无意义的文字。

📌 解决方法
The Brain 提供自动过滤无效答卷
的功能,确保分析质量。如果使用 Google 表单等自行调查,建议提前设置过滤条件

 2. 存在重复作答者

同一个人多次参与调查,会影响数据的代表性。可通过 IP 地址、时间、答题模式等方式识别。

📌 解决方法
使用 The Brain 的内部系统,可以有效防止重复参与

 3. 变量名称未整理

问题和分析变量没有清晰对应,例如:“第4题到底是什么来着?”

📌 解决方法
在收集数据前,建议为每个题目设置好对应的变量代码

 4. 样本数量不足

一般而言,进行基本分析至少需要 30~50 份答卷。The Brain 建议至少收集 150 份以上
样本,确保分析有意义。如涉及群体对比,每组也要保证最少样本量

📌 解决方法
设定各目标群体的最小答卷数量标准,并据此结束调查。

 5. 客观题和主观题混杂,难以整理

如果自由填写的答案直接混入分析数据,会导致系统报错。文字型和数字型数据混在一起,SPSS 等工具会识别失败。

📌 解决方法
客观题需编码为数字,主观题应另存为文本表格整理。

当调查完成后却无法分析,不仅浪费时间,也意味着成本的重复投入。

因此,从一开始就要设计能实现数据利用价值的问卷结构答卷管理流程

The Brain 从问卷设计阶段就考虑后期的可分析性,帮助你采集到真正可用、有效的研究数据

댓글 달기

이메일 주소는 공개되지 않습니다. 필수 필드는 *로 표시됩니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