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“目标设定失败”而失败的问卷调查,The Brain 这样做得不同

许多亲自尝试进行问卷调查的研究者,常常会遇到一个问题:

“虽然有很多应答者,但分析结果却很奇怪。”

尽管题项设计没问题、应答数量也不少,但依然得不到有意义的结果——

大多数情况下,是因为“目标群体没有正确设定”。

The Brain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“目标群体不匹配”的问题,从调查开始前就精密地设计并管理应答者的构成。

1. 问卷调查,调查“谁”是成功的一半

即使样本数量再多,如果无法接触到有意义的应答者,结果也会产生偏差。

例如:

想要调查“首都圈20多岁女性的消费倾向”,

但实际应答者却以“地方地区30~40多岁男性”为主?

这样的结果不仅解释困难,甚至在论文审查时也会缺乏说服力。

2. The Brain的目标设定策略与众不同

The Brain从调查设计初期就明确应答者的条件。

例如:

明确设定年龄、性别、地区、职业、兴趣等条件

按照每个条件分配所需的应答人数,构建问卷样本

通过这个过程,The Brain不仅进行数据收集,更实现了结构化的样本设计。

举例:

20多岁女性 30人, 30多岁女性 30人, 40多岁女性 30人

→ 各群体具有代表性,便于进行对比分析。

3. 拥有自有应答者面板,可灵活应对各种调查

大多数问卷平台由于应答者库有限,很难精确触达目标群体。

但The Brain拥有涵盖各种年龄、地区、职业群体的自有应答者面板,

因此可以灵活应对:企业内部员工调查, 特定资格证持有者调查, 公共机构用户调查等

即使是一般方式难以收集的目标群体,也可以高效调查。

4. 目标设定失败所导致的错误——这些案例很典型

有位研究者曾亲自调查了200人,但在论文审查中收到反馈:“没有显著结果”。

经确认,应答者大多是熟人,缺乏符合研究目的的样本。

→ 委托The Brain后,用相同题项、面向明确目标群体重新调查,结果分析指标明显改善。

5.结论

好的问卷调查,不仅仅是题项设计得好就行了。

“谁来回答”,决定了数据结果的质量。

The Brain从应答者构成到结果分析,全过程都根据研究目标精心设计。

如果您希望收集符合研究目的、具备说服力的数据,而不是“只是数据看起来好看”的问卷,建议您从目标设定重新检视起。

댓글 달기

이메일 주소는 공개되지 않습니다. 필수 필드는 *로 표시됩니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