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问卷调查结果变得毫无意义的最大原因之一是:“错误的应答者”。
很多时候,即使问卷设计得很好,但分析后却得不出任何统计意义的结果。
原因很简单:一开始目标人群就设定错了。
目标设定失败,会带来哪些问题?
问卷发放到了与主题无关的受访者手中
样本中包含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特征群体
某些应答类型重复过多,导致结果偏差和失真
例如:
以“离职意向”为主题的调查,如果受访对象是大学生,就很难获得有意义的分析结果。
又如,以“育儿压力”为主题,去问没有育儿经验的人,也只会得到无回应或偏差严重的数据。
The Brain 的目标设定方式有何不同?
1. 基于前提条件筛选应答者
> 利用年龄、性别、地区、职业、有无使用经验等多种标准进行筛选
2. 基于应答者面板收集数据
> 利用 The Brain 自有面板系统,仅招募符合特定条件的应答者
3. 制定并审核配额表
> 在数据收集前就事先规划各条件下的样本数量,构建具有统计结构的样本框架
目标设定的实际效果案例
某位研究者委托 The Brain 以“连锁餐饮使用经验”为主题进行问卷调查。
事先设定了“每月使用2次以上”的条件,并按照年龄段平均分配应答者比例。
最终在分析中,品牌偏好、价格敏感度等变量之间的差异清晰可见,SPSS 的回归分析也得出了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。
好的问卷结果,并非来自“应答数量”,而是取决于“是谁答了问卷”、“是否符合研究目的的人群”。
The Brain 从调查设计到样本审查,细致把控目标设定,为您构建具有统计意义的样本群体,助力科学、可靠的研究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