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写出“好问题”的实用指南 ✍️
很多刚开始做论文问卷的同学都会说:
“题目多一点不是更好吗?”
“不管怎么问,受访者总会回答的吧?”
“分析是后面的事,现在就先随便写写。”
但根据经验来看,
用这种方式设计的问卷,有90%以上最后都需要重写。
为什么会这样?
📌 数据的质量,决定于题目的质量
哪怕你收集到了再多的样本,
如果题目不清楚、表述不当,
得到的数据也是模糊、不可用的。
比如:
✔ 题目表达不清晰
✔ 用词不一致、逻辑混乱
✔ 量表设计混乱(5分、7分混用)
这些都会导致你在分析阶段陷入困境:
“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处理?”
“这个变量能不能用来做相关分析?”
❗模糊题目带来的三大问题:
1️⃣ 测量效度不足
问的是A,答的却是B
受访者根本不理解题目的意思,答得很随意
2️⃣ 限制分析方法的选择
量表类型不一致,导致无法做平均值比较或相关分析
必须手动合并变量、重新编码,增加工作量
3️⃣ 受访者体验差
题目太长、太绕,导致答题过程中随便乱选
数据的可靠性大打折扣
🎯 好题目设计的5个黄金原则:
✅ 1. 简短清晰,表达直接
❌ “请问您对当前工作投入程度的主观认知如何?”
✅ “您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是否专注?”
✅ 2. 保持测量量表一致
不要混用 5分量表 和 7分量表
同一个变量的所有题目,应使用相同的量表
✅ 3. 避免“一题问两件事”
❌ “您是否对工作投入且满意?”
✅ 分开问:“您是否专注于工作?”、“您是否满意当前工作?”
✅ 4. 尽量不用专业术语
像“认知偏差”、“角色冲突”等词应解释或换成易懂说法
✅ 5. 站在受访者的角度检查题目
题目内容是否符合受访者的真实生活情境?
是否能轻松理解并回答?
✅ The Brain 从数据质量开始把关
The Brain 虽然不代写问卷题目,
但我们会帮你确认:
✔ 题目是否适合正式发放
✔ 数据结构是否利于分析
✔ 是否有变量/量表混乱等潜在问题
我们重点检查:
测量量表的一致性
变量命名及编码的可行性
是否适合你预期的样本结构和分析方式
目标是:减少你后期的重复劳动。
📌 一份论文的可信度,不是靠“复杂的分析”撑起来的,
而是从一份简单、明确、合理的问卷开始。
哪怕收集了几百份问卷,如果问题本身不清楚,
最终你也得不到有意义的数字。